Cursor二三事
前言
Cursor 是近期备受关注的 AI 编程工具,虽然早有耳闻 AI 编程的强大之处,但直到亲身体验才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。
初识Cursor
Cursor 并非新兴的 AI 编程工具,它的身影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。随着更先进的 AI 模型的加入,这款工具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。
我与 Cursor 的初次相遇要追溯到几年前。那时 ChatGPT 刚刚问世,由于注册困难,在一番搜索后发现 Cursor 内置了免费的 ChatGPT 模型,于是就借此机会体验了一把 AI 对话的乐趣 ( ̄▽ ̄)
再识Cursor
时隔数年,AI 编程方兴未艾,我也尝试了各类 AI 编程助手,如 Copilot、Qwen、ChatGPT 等。然而重新使用 Cursor 时,它依然让我眼前一亮。
Cursor 是基于 VSCode 框架打造的,保留了 VSCode 的操作体验,但其最大特色在于与 AI 的深度融合。这种融合远超普通的 VSCode+AI 插件模式,AI 的能力被巧妙地植入到 IDE 的各个角落,随时待命,随处可用。
这种深度融合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开发体验:你几乎可以不写任何代码,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,AI 就能协助你完成从文件创建、代码编写到测试运行的全过程。即便遇到错误,AI 也能自动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,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编程的门槛。
在强大 AI 模型的支持下,配合 IDE 的深度整合,Cursor 已经实现了从需求描述直接到可运行项目的转化,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。
如果你还未曾尝试这类 AI 编程工具,不妨亲身体验一下,相信你也会被它的能力所折服(´▽`)
不足与展望
尽管在 Claude 等先进 AI 模型的加持下,Cursor 已展现出强大实力,但目前的 AI 编程工具仍未完全突破辅助工具的范畴。我们仍需要依赖 IDE 环境,需要不断调整提示词,需要引导 AI 一步步完成目标代码。
展望未来,AI 编程工具或许能够真正实现”需求即产品”的愿景:只需描述需求,就能直接获得完整可用的项目成品,那才是 AI 编程的终极形态。